藻類與水處理的關係

出自澳門淡水藻類
於 2023年11月6日 (一) 06:32 由 Zhaoqn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藻類作為淨化水質的一種生物,在自然水體生態系統中,將水中有害又不容易去除的溶解性無機營養鹽轉化為容易去除的顆粒狀有機物,同時向吞噬有機碎屑的原始動物和分解腐殖質的菌類提供氧氣,使污染水體恢復到原來潔淨的狀態,為人類創造優美的生活環境。

藻類對於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通過研究和觀察水中藻類的種群數量,即可知道水質的好壞,是水質生物監測和水環境質量評價中常用的一種指示生物。例如,當水中綠藻、裸藻和藍藻的數量較多,而硅藻、甲藻、黃藻和金藻的數量少時,表示水體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反之,意味着水質已經逐漸好轉。

藻類是影響供水水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原水中的藻類數量,在處理高藻水時,水損、電耗、藥劑投加量等水處理成本將大大增加。而作為飲用水水源的地表水受到藻類污染的情況日趨嚴重,原水中的大量藻類及其代謝產物,不單使水體的感觀指標下降、水體濁度和懸浮物的含量增加,而且還影響常規的水處理工藝,使供水的水質和飲用水的安全受到影響。具體表現有以下幾方面:(1)當原水中的藻類數量太多時,濾池很快被堵塞,過濾週期縮短。(2)附着在水處理工藝上的藻類,增加水池清潔的難度。(3)藻類的代謝產物,不僅有難聞的腥臭異味,還會與混凝劑形成配位絡合物,影響混凝沉澱效果,使混凝劑的投放量增加;同時由於這種配位絡合物是電中性膠體,不但容易穿透濾池,影響飲用水水質,還是致突變物前體,在消毒過程中會形成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消毒副產物三鹵甲烷等致癌物質,造成二次污染;有些藻類代謝產物本身就有致癌作用,直接影響飲用水水質。